東宮福妾

第72章

字數:3035

發佈時間:2024-11-12 17:42:08

  吳氏前兩日已向程婉蘊辭行離宮,她拉著繼母的手,竟然有些不舍,還是吳氏溫言相勸,說他們一家人定有再見之日,讓她好生保重。


  想來,吳氏這時候都已登船,在萬頃波濤的長江上緩緩向徽州而去。


  程婉蘊也收好了東西,懷著期待地心情,眺望著紫禁城外廣闊的天空。


第39章 出行


  對於木蘭秋狝的印象,程婉蘊還停留在《還珠格格》裡乾隆率領眾皇子在草原上策馬奔騰的景象,咦,好像暴露了年齡。


  不過,來到大清那麼些年,她也對這項活動也有些許了解。“木蘭”一詞為滿語,即為“哨鹿”之意,秋狝更是字面含義,古人將秋天打獵稱為狝、春天打獵為蒐、夏天打獵為苗、冬天打獵為狩,秋狝自然就是秋天進行打獵的日子。


  但木蘭秋狝仍是清朝獨有的活動,其實也不全是皇室單單為了打獵才設立的制度,主要還肩負著許多政治目的,既有加強武備、綏服蒙古、安定邊境、鞏固邊防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對八旗官兵的一次重要檢閱活動。


  從京城通往木蘭圍場的路上,康熙在沿途設置了大大小小的行宮數十座,以供一行人馬歇腳,其中最重要、最大的便是熱河行宮(之後更名為承德避暑山莊),這也是太子願意讓程婉蘊一並同去的原因,這條通往熱河的官路工部年年維護,平坦開闊,一路上既不會風餐露宿,也不至於疾行數百裡,所以還算舒服。


  因此收拾東西的時候,也有很多東西可以不帶,日常所需行宮裡都有,隻帶自己覺得最必要的就行,可以輕裝上陣、開開心心地等著旅遊了。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她連上輩子都沒去過呢!


  牛呀羊啊,肉串啊,她來了!


  出發之日天朗氣清,白雲舒卷,是個舒服的好天氣。


  康熙朝,皇太子所乘馬車與其他皇子有著明顯區分,雖說皇子皆可乘坐朱輪車,但外頭的裝飾顏色卻根據品級有青藍紅等諸多不同,因此程婉蘊被太監恭敬地引到一輛金頂金蓋紅帷的超大朱輪車面前時,還是在心裡小小地哇了一聲。


  這馬車外表華麗,還是難得的四輪馬車,平時太子爺不坐這車,因為太大了,如今是為了要帶她去,才專門從吃灰的庫房裡找出來,又叫車把式提前上了油、重新上了漆,如今出現在程婉蘊面前就是一輛簇新簇新的大馬車了。


  據說這車是康熙二十四年,從大不列顛國進貢而來的西洋馬車改造的,既可以轉向,也已有了減震裝置,裡頭是寬敞的箱體式,不僅有小塌,還能擺桌子!


  程婉蘊被青杏攙扶著上去後大開眼界,這車真的很寬敞,有種坐高鐵商務座的感覺,碧桃挺起胸膛,十分驕傲地說這種四輪車,就是宮裡也難得,沒有多少輛的,旁的皇阿哥親眷坐的都是兩輪車,這四輪車是萬歲爺獨獨賜給太子爺的!

Advertisement


  就跟一溜大眾、豐田裡頭塞了一輛蘭博基尼似的。


  非常惹眼!


  程婉蘊感覺自己上車的時候都被一堆羨慕嫉妒恨的視線包圍了。


  太子爺隻在快出發時打馬過來瞧了一眼,她聽見響動,便撩開車簾朝外探頭望去,隻見遠處紅日低垂,如遊龍一般蜿蜒不知盡頭的車馬長隊之間突然掀起風浪,一人一騎披著熱烈的光,向她奔赴而來。


  太子身穿杏黃蟒袍,金鞍駿馬,眼眸被日光籠上一層淺金色,在臨近馬車時,他勒馬而立,那雙眼眸又好似化作波光粼粼的月下湖泊,裡頭的溫柔都漫了出來。


  “阿婉。”他沒有下馬,就這樣彎腰伸手撫了撫她的臉龐,“等累了嗎?一會兒前頭靜了街,咱們就能出宮了。”


  程婉蘊將臉頰貼在他因握鞭磨得發紅的掌心,柔柔應了一聲:“不累。”


  “這會兒還不能陪你,若是累了,便躺著睡一覺,歇一歇,大概要坐兩個時辰的車,若有什麼急事隻管叫人到前頭尋我。”胤礽囑咐了幾句,便得回康熙御駕所在之處,除了日常伴駕打卡之外,他也是日常批閱奏折的工具人。


  康熙的勤政是出了名的,在歷朝歷代的皇帝裡頭也能排的上號,除了赫舍裡皇後的忌辰和過年封印休息幾日,他其他時候不是在處理政事就是在處理政事的路上。


  你瞧,他出門打獵,還命專人專車運折子給他批閱呢!


  請注意,這裡的單位是“車”。


  程婉蘊滿懷深切同情地望了太子一眼。


  胤礽沒讀懂她的眼神,隻是溫柔替她將垂落的碎發掖到耳後,低低地說了句:“等出了古北口,便能到巴克什營行宮和兩間房行宮,到時我來接你。”


  顯然這位毫不自知的社畜大冤種對於被康熙抓去996,已然習慣了。


  胤礽的確習以為常。


  自小他便在奏折堆裡長大,康熙有時自己去外頭接見大臣,便留他一人在暖閣裡奮筆疾書,為此他還學仿了康熙的字體,練就一手端重藏鋒的筆法。


  程婉蘊當然也知道這事兒,朝堂內外沒人就不知道的,她望著太子漸漸隱沒在刺眼陽光裡的背影,有時候真覺著挺諷刺的,如今的康熙如此深信太子、深愛太子,可未來卻又因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治罪於他,康熙親手將他樹立成一杆讓全天下人都仰望的高高旗幟,又親手將它折斷,任由其跌落泥沼。


  當年,立儲的詔書寫著:“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康熙也是這樣做的,他在所有皇子中破格樹立了太子權威,從前幾年開始便特別允許他接觸江南文人乃至外國傳教士,如今毓慶宮的太子屬官裡有不少出身江南的文人幕僚,而太子的側福晉、格格也盡數都出自漢軍旗。


  皇太子是漢家正統才有的制度,滿人以前是“八旗共治天下”可沒有立儲這事兒,康熙對太子這樣的安排頗有深意。


  太子也不負眾望,他給漢人和洋人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身邊聚攏了不少漢臣,聽說太子還能用番邦話跟徐日升一類的宮廷傳教士說上幾句話。


  等到所謂一廢太子時,康熙卻又細數他結黨營私、妄議國事的罪過。一邊罵太子行為乖謬、不仁不孝,一邊又與大臣們嘟嘟囔囔:“胤礽儀表、學問、才技俱有可觀。”


  就真的很矛盾,好像曾經那個故意用太子拉攏漢人穩固政局、願意讓太子代批奏章的人不是他康熙本人似的。


  程婉蘊坐在馬車裡,碧桃在小桌上擺滿了果脯蜜餞、茶湯肉幹,她便倚靠著身後厚實的織錦引枕,抓起一把瓜子“咔咔”磕著,心想,康師傅此舉,可不就是典型的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麼!


  不過,康熙已是清朝為數不多文治武功、內政外交、文化品性都做到王者段位的明君了,當初順治留給他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啊?所謂人無完人,他想必也不能預料到晚年會出這樣的事吧?


  吃著吃著,碧桃又把她近來愛吃的“每日堅果”找了出來,一把收走桌上的瓜碟,道:“格格別用那麼些瓜子,您不是說吃核桃、腰果更好麼,奴婢都給您帶來了!”


  “知我者,碧桃也。”程婉蘊笑眯眯捧了過來。


  為了這趟出行,程婉蘊其實準備了不少零嘴,她還用面包窯烤了不少蔬果幹偷摸帶了來,這些藏得更深,她不敢拿出來。


  可憐見的,要知道她之前暴露在外的零嘴可都被太子爺無情沒收了!太子覺著她吃那麼多零嘴點心不好。倒不是怕她和王格格似的吃多了,而是她胃口不算很大,零嘴吃多了,正常用膳就吃的少,承襲了養生達人康師傅的養生觀念的太子爺便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的壞事兒,會影響她的身體,從此每日都讓身邊伺候的人約束她。


  青杏老實,不敢違拗聽太子的話,但碧桃就向著她,知道悄悄替她藏點。


  “碧桃!”果然,青杏剛下車解手,回來一瞧見就氣得叫了起來,“你這都什麼時候夾帶來的?太子爺不是吩咐了格格飲食上要克制些麼?這種炒貨上火著呢!你不知道輕重呀?回頭挨了板子,我可不保你!”


  碧桃吐了吐舌頭:“我的好姐姐,格格不是說了,這裡頭有什麼素,這東西對肚子裡的小阿哥好著呢!我不是那沒腦子的渾人,一定盯著格格每日隻吃一袋,這總行了吧?你可快別念叨了!”


  青杏這才不說了,隻是臉上還有些不滿。


  程婉蘊和碧桃暗暗對視一眼,都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碧桃趁青杏又下馬車倒水的功夫,湊過來小聲吐槽:“格格,不得了,青杏這做派越發像老媽子了!”


  可不是,程婉蘊嚴肅地點頭,後世管這叫媽系閨蜜,就是比親媽還嘮叨的閨蜜!

暢銷精選

與阿飄度過人生最後一年
與阿飄度過人生最後一年 我結了一門陰親。因為我得了重症想要錢。沒想到後來我的 死鬼老公天天纏著我: 「晴晴,我們接下來去哪玩啊!」
 絕對臣服
絕對臣服 男朋友的白月光回國了。同學聚會上有人問他:「現場有沒 有你心動的女生?」他回了一個字:「有。」可是他的目光 不是看向我,而是她。
應序淮
應序淮 我穿越到十年後,已婚,喪偶。過世老 公給我留下了巨額遺產,以及一張眉清 目秀的遺照。
棠梨映雪白
棠梨映雪白 "全京城都知道我是江簇未過門的新婦,這輩子非他不嫁。 我卻在他淪為罪臣之子時,狠心毀掉婚約。 大家都道我無心無情。 直到三年後,江簇作為主帥大破敵國,浩蕩凱旋。 我也跟著他回了京城。 可是這一次,沒有人能看見我。"
無鹽
無鹽 "被裴願推向山匪的時候,我終於死心了。 成婚五年,我上敬公婆,下和兄弟。 秉公守正打理內院,長袖善舞光耀門楣。 可我還是沒能得到裴願的真心。"
所愛隔山海.
所愛隔山海. "凌晨三點,江衍的社恐小助理攔住了接親車隊。 她跪在暴雨中,哀求江衍不要娶我。不然,她就會死。 眾目睽睽之下,我讓司機掉轉了車頭。 他的朋友們紛紛起哄。"
一把剪刀
一把剪刀 "當紅女星為了展示自己的個性。 一把剪短了禮服。 而我作為她的服裝造型師。 因為無法將禮服完好歸,被高定品牌永久拉黑。 我失業回家。 卻發現她成了我弟新談的女朋友。 見面時,她身上還穿著媽媽留下來的裙子。"
颱風天我被趕出家門
颱風天我被趕出家門 "超強臺風來臨前,爸媽把我趕出了家門。 理由是擔心家裡吃的不夠,多我一張嘴,哥嫂和侄子們挨餓。"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20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