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俅也笑著回:“我也覺得挺好。”
有許多話即便是親兄弟也不能相互言說的,個中滋味也隻有他們自己知曉。
中秋當日,長安城中十分熱鬧,長安詩壇也十分熱鬧,一時間湧現了不少懷念親友的詩、吟風頌月的詩。在這堆節假日特色文學之中,有幾首詩顯得十分扎眼……
大多以《謝郭少府寄杏脯》《答郭少府贈藍田杏脯詩》為題。
內容大多都是這樣的:你看這杏脯啊,又大又圓,賊拉好吃,我朋友郭少府送我的,我們的情誼真深厚啊真深厚。
不明真相的路人:?????
怎麼回事?
這郭少府是誰啊?
為什麼連李白這個御前紅人都給她寫詩?
還有,這藍田杏脯真的這麼好吃嗎?
你們有必要誇得驚為天杏嗎?
我曲江杏脯不服!
還真有不少好事老饕聞風而動,特意跑去藍田買杏脯吃。
出了灞橋差不多就是藍田縣境內了,去一趟又不費勁。
咱老饕最不怕的就是去各個犄角旮旯找吃的!
藍田縣的百姓一時有點蒙,怎麼他們平時辛辛苦苦出去兜售杏脯都沒啥人搭理,這會兒卻來了這麼多人?
Advertisement
得知是因為他們郭少府給不少親友送了杏脯當節禮、引得李白以及賀知章等人寫詩紛紛誇贊,那些個被人登門求購杏脯的人家都驚住了。
他們這位少府不簡單啊!
對於寫詩誇杏脯這件事,李白自己是有話說的。
其實吧,藍田杏脯雖然品質上佳,吃著很不賴,但也遠不至於讓李白這麼贊不絕口,畢竟他平時也不好這一口。
可是!
可是!
三娘在信裡說她明年準備在藍田縣私下釀點杏花酒和杏子酒欸!
要是他不好好誇一誇三娘送來的杏脯,叫三娘覺得他不喜歡收到她的禮物,明年釀好的酒就不給他送了!
其實吧,什麼酒不酒的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辜負了朋友的心意!
他隻是真心喜歡這個杏脯而已,絕對不是想喝什麼獨家特釀的杏花酒和杏子酒。
第87章
大唐酒肆開得遍地都是, 釀酒業自然也蓬勃發展,藍田縣就有不少釀酒行家。
像杏花酒、杏子酒都是很尋常的佳釀,酒食麼, 講究的不就是就地取材?這邊杏樹多,開發各種對應的吃法喝法。隻要酒曲找得好,尋常米飯鋪上一層杏花都能釀出很好入口的杏花酒來。
要是換成釀法復雜的酒, 三娘可不會給李白他們誇下海口。
對狂熱的飲酒愛好者來說,你欠他酒比欠他錢還叫他難受!
過了中秋,藍田縣的杏脯大受歡迎,連長安城中不少酒樓都來訂購當果盤。不過今年的存貨就那麼多, 賣完就沒有了, 也就熱鬧了這麼一陣子。
可光這麼一陣子,也足叫人看出三娘的能耐了。不愧是能考狀元的人, 在長安認得的人就是多!
狄縣尉對三娘這個新同僚也是頗為嘆服, 遇到什麼特別的案件就要和三娘聊上一聊。雖說審案判案不歸他們縣尉管,但他是明法科出身, 對這方面分外感興趣。
別的案件他不好過問也就罷了, 自己在任上看著底下人把犯人抓來了,那自然要跟進跟進的。
別看蕭戡這人好像不太靠譜,抓人還挺有一套的,他每天不是跟著三娘在藍田縣走走逛逛就是自個兒出去走走逛逛,愣是被他揪出不少犯罪分子。
有買賣人口的,有逼良為娼的, 有坑蒙拐騙的,甚至還有些殺人冒籍的。
犯罪程度不一, 但都挺倒霉,大多都是自己直接露了餡, 莫名其妙撞到蕭戡面前,叫蕭戡好生過了一把行俠仗義的癮。
對於那些苦主的感激和酬謝,蕭戡一概沒接受,都讓底下的不良人分了。
竟是叫底下的不良人真心實意奉他為老大。
這就導致不良人平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能放過去的情況,如今也第一時間稟報給蕭戡這位不良帥。
其實蕭戡倒是沒想那麼多,他從小不缺錢,又沒家沒室,不像尋常不良人那樣上有老下有小,哪裡看得上這點好處。
狄縣尉對縣衙大牢人滿為患的情況也頗覺驚奇,私下和三娘分析了一通:以前他還覺得藍田縣算是天子腳下、處處一派祥和來著,如今才曉得底下藏著這麼多齷齪事!
這其實也不全是蕭戡的功勞。
當初三娘在國子監也是選修過明法科的(具體情況是她自己跑去旁聽導致明法博士不放她走),狄縣尉聊的話題她全都接得上話,很快便被狄縣尉引為知己。
兩個縣尉關系這般融洽,底下的人就更不敢松懈了,都卯足勁辦好自己的差使。
這就跟水清無魚一個道理,由上而下都清明了,幹壞事的人也就無所遁形了。
不少有組織有紀律的犯罪團伙都已經準備悄悄撤出藍田縣。
惹不起,惹不起。
三娘與狄縣尉關系好起來了,便把主意打到狄縣尉那位赫赫有名的祖父身上。她與狄縣尉相對而坐,很隨意地聊起狄仁傑的事。
狄仁傑年輕時就是個工作狂人。
有段時間他出任為大理寺丞,一口氣把人家積累了不知多少年的陳年舊案全給扒拉出來解決了,一共判決了一萬七千多人。
恐怖如斯!
後來他去當江南巡撫使,發現江南人愛搞封建迷信,又一口氣上報搗毀淫祠一千七百多所,打擊當地歪風邪氣,倡導百姓相信朝廷、相信正經寺廟道觀,沒事不要瞎拜拜!
光從數量上看,就曉得狄仁傑工作效率有多高了。
人家的實績可是動不動就是成千上萬!
三娘的想法是這樣的,狄仁傑名氣大,乃是大唐家喻戶曉的名人。而狄縣尉是狄梁公親孫子,甭管狄梁公教沒教導過他吧,總歸是血脈相連的至親,且狄縣尉還繼承了狄仁傑的些許天賦,對案件特別感興趣!
那麼作為狄梁公的親孫子,牽頭排演幾出“狄公案”不過分吧?
親孫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親孫子不過是想做好他們藍田縣的普法工作罷了!
這個想法其實三娘在知曉狄縣尉的出身時就冒出來了,隻是那時候他們還不熟,哪裡能一見面就跟人說“借你祖宗我用用”這種話。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她們已經是明法科方向的知己了,大家一起為明法科的發揚光大貢獻一份力量不過分吧?
狄縣尉是比較愛讀書的類型,不太理解俗講之類的娛樂活動,頗為猶豫地問:“這東西該怎麼弄?”
三娘道:“你拿出些既有意思又有教化意義的案子來,別的我來想辦法。”
她什麼都不多,就是朋友多,不僅是她自己從小愛跑佛寺裡聽俗講,她八叔郭幼明還是組織各類活動的一把好手,如今她八叔雖然去了洛陽,人脈卻沒完全斷掉,請幾個師傅過來帶帶新人還是可以的。
至於為什麼不是請全套人馬過來,那當然是因為主要還是以挖掘本地人才為主。要是卯足勁把事情辦成了,結果整個班底都是外頭的,那不是白費勁嗎?
聽三娘這麼一說,狄縣尉馬上應了下來:“沒問題!許多案件我都記得,就是許多細節可能不夠深入。我這就給我阿耶還有叔伯們寫信,看能不能從他們那兒了解得更仔細一些。”
三娘道:“也不著急,貪多嚼不爛,你先琢磨一兩個好案子,爭取到時候能一舉打響名頭。”
都說一招鮮,吃遍天,像公孫大娘常在人前演出的也不過是那麼幾支舞,還不是有許多人搶著花錢去捧場。這說明很多事在精不在多,你要是一開頭就讓觀眾索然無味,煞費苦心整個十出八出戲也是白費功夫。
別的不說,就說《狄仁傑三大奇案》和《狄仁傑判語一千例》擺在一起,你想先了解哪個?
狄縣尉點著頭表示自己明白。
這事兒對他來說著實大有好處。
他祖父的名氣雖然很大,可到底已經去世了,他們這一代還能沾點祖蔭,再往後可就不一定了。
但若是他提供的案子真像三娘說的那樣成了藍田縣——乃至於大唐別開生面的普法“俗講”,那可就不一樣了。他的名字怎麼說都會讓不少人記住了!
狄縣尉下衙後都還很興奮,回到家後就開始鋪紙研墨琢磨該挑什麼樣的案子好。
因著想得入神也寫得入神,狄縣尉都沒注意到自家十一二歲的女兒躡手躡腳地走了進來,悄悄在他邊上探頭探腦看他在寫什麼。
等狄縣尉察覺到女兒來了,無奈地擱下筆說道:“你鬼鬼祟祟的做什麼?”
小姑娘笑嘻嘻地說道:“看阿耶您在寫什麼!您是在寫曾祖父的事嗎?”
狄縣尉道:“對。”他最喜女兒聰慧,也不介意與她多說一些,不過話題說著說著就轉到三娘身上,給女兒說起三娘的厲害之處。
他們這位郭少府可不止考了狀元那麼簡單,人家才剛到藍田縣不到一個月,在藍田縣衙說話已經很有分量。
這說明人不僅書讀得好,做起事來也不含糊!
崔縣令本來多清高一個人啊,哪怕面上彬彬有禮,骨子裡還是有著世家獨有的倨傲。可現在呢,瞧見郭少府就滿面笑容,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郭少府是他親閨女。
她的能耐從這裡就可見一斑了。
狄縣尉今天親自體驗了一下就發現,不是崔縣令抵抗能力弱,而是吧,有些事你真的拒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