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太後這些年

第116章

字數:4623

發佈時間:2024-11-07 18:05:16

馮憑將紙交給楊信,讓他把籽料一並帶下去,安排這件事。


籽料雕刻頗要耗費一些時候,所以馮憑這邊,先讓人刻了一副黃梨木的,不過半月便做好了。印拿到手,馮憑在紙上蓋了一下試了試,極好,而且還比那玉石的印璽輕些。


楊度站在她座席前,恭聽吩咐。


馮憑站起身,站在案旁,案上堆疊著一堆的奏疏,是中書省剛抄送過來的。馮憑道:“以後中書省的章奏,你還是抄錄一份給皇上送去,免得他閑的發悶,又疑心這個疑心那個。他喜歡批折子,你就每天送些折子過去給他批,別讓他呆在那宮裏憋出病來了。”


楊度低頭稱:“是。”


馮憑道:“原本給我,批閱了發還,副本給他。中書省留底抄錄的。”


楊度仍道:“是。”


馮憑說:“找幾個機靈的學生,什麽折子是能給他的,什麽折子是不能讓他看見的,分得清楚才好,別混淆了。像這戶部、工部的一些折子,你瞧瞧這些瑣事,黃河發大水了,要修河堤,青州又幹旱了,要朝廷發銀救濟賑災,這種頭疼事,有多少算多少,你就給他拿去,讓他多操心操心。”她拿起一本折子,給楊度輕輕比劃了兩下,又放回原位,再拿起一本:“像這種,這個彈劾李因的折子,還有這個,幾年前李家的案子,上疏懇請赦免其罪的,請求給李家兩個侄子恢複爵位的,還有這個,這個誰,拍我馬屁的,拍的有點過分了,類似這種東西你就不要給他看了,皇上看了不高興,晚上睡不著覺。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具體的分寸你自己拿捏。”


楊度說:“臣明白了,太後放心吧。”


馮憑道:“我現在擬一道旨,你記下來。”


楊度道:“是。”


立刻取了隨身攜帶的笏板,取下頭上筆簪,借了案上墨,在笏板上記下。


馮憑道:“以後朝廷下發的公文,詔令,除了要加蓋玉璽,一律還要加蓋有太皇太後印,才可做數,否則不得作數。就是這樣,回頭你制成詔令,拿給我看一下,完了下發朝廷及地方各署。”


楊度道:“臣這就去制詔。”


馮憑坐回席上,道:“你去吧。”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Advertisement


第124章 報複


將和繆調離中書, 任命自己親信的楊度擔任中書令之後,太後做的第二件事, 是重置內外侯官。


侯官之名,乃是先帝時所立, 作用在監察, 其職責分內外。外侯官監察諸曹及州、鎮, 內侯官監察京師,發現地方及諸臣有過失或行為不當者, 則向上級稟告。由於體系分散, 加之人數不多, 品級也不高, 且分屬吏部,官員自相考核,官官相庇, 設立不久便被虛置了。太後重啓這一制度, 並做了相當大的調整。她將這一機構從吏部提了出來,單獨立了個省,職位不再由朝官擔任,改為宦官擔任,授五品銜位,下置兩百從屬,亦由宦官擔任。官署設在內宮中, 闢用長秋寺的舊官署,離太後所居的崇政殿不過半裏。官署的日常維持不走朝廷財政支出, 而是直接從太後的私庫撥款。


原來侯官隻專事監察,並無立案,抓捕,審訊之職,太後增加其三項權力。這些宦官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宮中,以及各官署府寺間明察暗訪,搜集信息,專行舉報、告密之事。名義上說的是監察百官,實際是太後的耳目和鷹犬,為的是控制朝臣,嚴密統治。


主要是用於鏟除異己。


她下令群臣百姓,發現有官員違律,或百姓違法者,可向朝廷告密,凡告密者,皆給予獎勵,依據罪名輕重,賞金不等。侯官負責收集這些告密信息,並將其一一抓捕審訊治罪。


人人都看出來了。


太後已經不是當年的太後了。


當年先帝置內外侯官,監視群臣,鼓勵官員百姓互相告密,當時年輕,還是皇後的她,曾出聲反對,說:“這些宵小之輩,專事攻訐構陷,為了邀功請賞,隨意栽贓嫁禍。皇上信任他們,恐引得朝臣人人自危,百姓道路以目,不敢言喘,屆時人人爭相舉報,百姓爭相構陷,冤獄橫行,官民朝不保夕,非國家百姓之福。”


大臣聽了這話,都稱贊皇後仁德。


而今她卻也這樣做了,手段比當年先帝更甚。


高盛知道了她的意圖,上書反對,說的,也是當年她對先帝說過的話,幾乎一字不變:“這些宦官宵小之輩,專事攻訐構陷,此令若真推行下去,恐致冤獄橫行,官民恐懼,朝不保夕。此非國家百姓之福。”


她看了,也不發脾氣,隻留中不發。


私底下,她和楊信提起,感慨:“寧要人懼之,莫要人愛之。懼之易,愛之難。”


楊信道:“愚民多賤,他們不懼你,就不會愛你。你要是事事都順著他,處處做好人,他們反不把你當回事,一點做的不好,便要來恨你。你要是天天威脅恐嚇他,時間久了,他們反倒順從了,偶爾給他個甜頭,他們便要感激涕零,把你奉作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她站在殿中,側對著楊信:“真是如此嗎?”


楊信道:“自古帝王,莫不如此。”


她想起一些往事,忽有所感,說:“高傅是正人君子。正人君子們胸懷天下,張口國家,閉口百姓,河清海晏,人間太平,動不動就要為蒼生謀福祉,你說說,這些正人君子圖什麽?”


她側目道:“圖青史留名嗎?”


楊信道:“貪夫徇財,烈士殉名。所謂正人君子,謀求的也不過是個人的私利。他們哪個君主都可以侍奉,整日企求仁君,你聽他們的,他們就說你是仁君,你不聽他們的,他們就說你昏君。這個也是小人,那個也是小人,在他們眼裏,出身低賤,又不甘心想出人頭地的都是小人。上位後搶奪了他們的好處跟利益,那就更是小人,罪該萬死了。太後掌政,他們就追隨太後。皇上臨朝,他們就追隨皇上,誰當政對他們有利,他們就支持誰,隨便怎麽樣都有道理,哪管太後你是死是活呢?論忠心,他們怎比得小人。”


馮憑聽了這話,轉過身,擡眼看他:“你難道不是誰對你有利就支持誰嗎?”


楊信迎著她目光,不卑不亢道:“臣怎麽能跟他們比,他們一個個,皆是世家貴胄,當權者拉攏他們都來不及,大可坐地生財,左右逢源。臣等小人,微末寒臣,想投靠別的主子做隻鷹犬,人家也不稀罕。天下之大,哪裏找不到鷹犬,何必要你隻別人養過的喪家犬呢。要是娘娘失了權,我等也必跟著粉身碎骨,別無選擇。”


“你說的有理。”


她目光留在他臉上,好像在窺探他的心思,一邊將手中的密報放回桌案。那時舉證李因結黨謀反的密報。


楊信道:“那娘娘,這案子查嗎?”


馮憑道:“查,怎麽不查,不光要查,還要好好地查,誰是主謀誰是同謀,都有哪些同黨,一個漏網之魚也不要放過。”


楊信道:“娘娘放心吧。”


楊信退下,立刻著手部署行動了。派出他提拔的親信,專負責抓捕的孟蘭田做指揮,帶著長秋寺百來名寺吏,外加一部禦林軍為輔,拿上抓捕的名單,直接照著名單抓人。他已經得到了密信,李因等人此時正在廣平王府上聚會,遂直接帶人包抄廣平王府。


此時已經是深夜,人畜皆息,廣平王府上卻正熱鬧,廳堂裏燈火輝煌,兒臂粗的牛油蠟燭照的宴廳明亮如白晝,樂曲聲一裏之外可聞。賓客們飲酒狎妓,觥籌交錯間,不速之客來了。四面的弦歌聲頓時沉寂,為首一位黑衣皂靴的青年人徑自走進廳中。


宮中的宦官,都穿青色袍子,他卻穿玄色袍,質地是上好的錦緞,胸口刺著猛禽圖案,袖子上還繡著暗色的花紋。這看著真讓人不舒服,好像是某種邪惡的傀儡,背後有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


衆人大驚失色間,他將一張逮捕令往空中一揚,面色如霜,冷冰冰道:“接到密報,你們當中有人組織參與謀反,奉太後之命,將其全部捉拿歸案。”言畢右手一擡,在空中一劃。


頓時穿著同樣衣服的衆寺吏進來,將衆人紛紛拿下。


場面頓時亂成一鍋,婢女姬妾們尖叫著躲到角落,慌亂間擠翻了食案,杯盤碗盞稀裏嘩啦摔了一地,鮮紅的葡萄酒水像血水一樣流滿案頭和地面,混合著食物的殘塊和湯水,狼藉一地。


有人反應迅速,立刻躲到帷幕後,想趁亂溜走,卻被當場捉住了帶走。在一片雜亂喧鬧間,李因臉色劇變:“你這般抓人,有什麽證據?”


那孟蘭田道:“有沒有證據,抓回去審問便知,李大人你當初不也是這樣辦案的嗎?當初李家的案子,你是怎麽抓人,又是怎麽審訊的?你該不會忘了吧?回去大刑伺候,不怕你不老實交代。”


他冷笑道:“李大人,請吧。”


李因道:“你敢抓我,我是皇上的親舅舅,你敢審問我。你不怕皇上治你的罪。”


孟蘭田道:“管你是誰,你犯了案,今日都要帶走。王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何況你一個皇帝的舅舅。”


他下令衆人:“把他帶走。”


主犯抓捕完畢,剩下一衆惶惶然如喪家犬的賓客,廣平王出來打圓場,孟蘭田走到一張食案前,提壺看了看壺中酒,又看到食盤中有炙牛心,燉牛骨、牛肉等物,道:“朝廷而今正在禁酒,下令官民百姓,任何人不得飲酒,秋耕不得宰牛。你們在這,又是飲酒又是吃牛肉,違反朝廷律令了,全部都給我帶走。”


一窩全給端走了。


八月,李因因涉謀反罪被批捕,一同下獄的,還有劉仁昌、和繆、王寔、盧蹇等十餘人。這個案子,太後沒有交由刑部或司隸校尉府,而是交給了自己信任的宦官。楊信主理此案,效率也是驚人的,入獄不過半月,案子便查實,李因謀反,罪證確鑿。


這場牢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太後還政之後,在著手清除異己了。入獄的這批人,或是原來拓拔泓的親信,或是同太後有過過節的。主謀者李因,更是因為當年李益的事,同太後有著血海深仇。朝臣心明眼亮,都看的懂,她明著是履行公事,實際就是報複李家罷了。不管李因有沒有謀反,都逃不過這一劫。然而除了少數幾個人,稱李因是皇帝的舅舅,是皇親,懇請太後能看在皇上的面子上,網開一面,從輕發落,也沒人替其說話。因為太後這樣的行動本就在意料之中,新的執政者上位,清除舊黨,是必須要行的一步,換誰都是如此,所以也沒人敢觸那個黴頭幫李家求情。


李家被判夷三族,李因被判淩遲。


盡管朝臣百般求情,說,李因雖然謀反,罪該萬死,但李氏畢竟出了兩代皇帝,太上皇拓跋泓,幼帝拓跋宏的生母,都是李氏家族的。雖然大家都知道太後跟李家有仇,但這事,總不好做的太難看,是以都勸她。楊度在身邊也勸他:“當年的事已經過去,臣知道娘娘心中懷恨,但李氏畢竟也死了,李因,看在皇上的面子,賜死也就罷了。真要淩遲,,反而讓人議論,皇上心裏也有想法。”


然而太後不聽任何意見。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第125章 不同


她固執到底了。


一上午, 好幾個大臣進宮,見她都是說這事。楊信看她臉上的表情越來越難看, 分明是生氣了。


她在裏頭動怒,他也不敢離開, 一直守在殿外聽著, 那叫蘭因的老禦史一邊搖頭, 一邊嘆氣地從殿內出來,正要離去, 看到楊信在不遠, 遂走過來, 叫道:“楊大人, 楊大人。”


楊信而今是太後跟前的紅人了,又手握重權,朝廷大臣, 都對他有些畏懼。但這人除了辦事果決狠厲, 平日裏並不囂張跋扈,相反為人極其低調謙和,待人友善,遇事也肯通融。上次孟蘭田在廣平王府抓了人,後來又被楊信給放了。這一抓一放玩的好,既展示了他手上有權力,又表達了寬厚仁慈, 不知道的,盡恨孟蘭田, 當他是個好人,知道的都明白他是個厲害角色了,敬畏者有之。


他向對方頷首,眉眼間盡是和氣,看起來是個體面的好人,蘭因道:“楊大人,太後信重你,這件事,你倒是也說幾句話,勸勸她呀。李因好歹也是皇上的親舅舅,皇親國戚,多多少少,留一點臉面,這也是為了太後的名聲。否則此事傳揚出去,我怕太後遭人非議。”


楊信說:“太後的心思,你也知道,我怕沒人能勸得了她。”


蘭因說:“話雖如此,可畢竟這樣太不合適,對皇親國戚如此處置,有刻薄寡恩之嫌,也不好開這種先例。”


楊信點點頭,送對方走:“我會盡力勸勸太後的。”


蘭因前腳離去,殿內一小太監出來,向楊信道:“楊大人,剛太後發話了,讓傳與衆臣知道,說誰再替李因求情,就替他去死。”


楊信聽這話心一跳:“太後的原話?”


小太監道:“是原話。”


楊信道:“好,我知道了。”


他道:“那你在這殿外守著吧,要是有人進宮來求見,你就把這話告訴他。”


小太監道:“好嘞。”


楊信定了定,轉身進殿去了。


她站在殿中,什麽也沒做,隻是站著,背對著殿外,像是在壓抑某種情緒。


聽到腳步聲,轉過頭來,臉上怒氣仍未散,見是楊信,冷冰冰道:“你也是來勸我網開一面的嗎?”

暢銷精選

真假女神
真假女神 室友偷拿外賣成癮,拿走了我遊戲CP給我點的外賣。 當天,CP就拿著外賣員偷拍的照片質問我:「你長成這樣,怎麼好意思接近我?真惡心。」 他和我解除關系,轉頭就跟遊戲圈第一女神綁了CP。 大家立馬發出女神照片,嘲笑我:「死肥豬,活該被甩。」 「你哪點比得上融融女神?她又美,遊戲打得又好。」 我看著照片,沉默了。 這不是我嗎?
熱搜影帝的白月光
熱搜影帝的白月光 主持人問,五千萬和影帝江徹,選哪個。 歸國的白月光:「我當然是選我家阿徹啦。」 我選五千萬。 後來我偶然回到高中校園,在江徹曾經的課桌上看到了一行熟悉的字體: 「希望冉苒能做我女朋友。」 嘶,到底誰是替身?
望星辰
望星辰 "阿爸把我舉過頭頂,他說我是草原上的星星。 可如今我隻是“江太太”,站在推杯換盞戴滿面具的名利場上,聽著周圍的挖苦羞辱。"
看電影被拍視頻造謠,說我在男友出去的十分鐘和鄰座親熱
看電影被拍視頻造謠,說我在男友出去的十分鐘和鄰座親熱 "看電影時我被後排拍視頻造謠,說我在男友出去的十分鍾裡和陌生鄰座親熱。 我的個人信息被開盒,還給我造各種各樣的黃謠。"
杏林聖女
杏林聖女 "我妹醫術不佳,卻心懷慈悲。 她全城尋覓病患醫治,分文不取,贏得「杏林聖女」名號。 病患太多,她一人無法顧全,我替她出診勞心勞力,身體虧空。 醫館入不敷出,祖輩基業幾近敗光。 我好心勸誡讓她收斂些,免得破財又樹敵。"
軍訓遇上社會姐
軍訓遇上社會姐 "大學開學,班裡有個社會姐。 軍訓故意當顯眼包,媚男厭女,到處和男生稱兄道弟。 什麼惡心人的事兒她都幹。 我本躲著她走。 誰知她竟然在我心髒病發作時,狠狠踢了我一腳。 「你不就是想逃軍訓?裝嬌妻是吧?我讓你裝!」"
山鵲之鳴
山鵲之鳴 我為奴追隨他四年不離不棄。
無聲退場
無聲退場 網傳,京圈太子爺終於嫌棄了那聾子。 他在發布會上宣布了和宋家小姐訂婚的 消息。我摘下助聽器,隔著人海與他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20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