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她怎麼能聽賀知章說什麼“到泉下找我算賬”之類的話。
光是為了不辜負賀知章的舉薦,三娘就準備得特別用心。
今年的文辭秀逸科安排在興慶宮考。
外人不知道的是,改元以後隻要不需要早朝,李隆基基本都住在興慶宮。
以前吧,寧王他們還在,這邊算是他們兄弟幾個尋歡作樂的大本營。如今那幾個親厚的兄弟全沒了,李隆基時不時就待在興慶宮緬懷昔日兄弟。
高力士他們見李隆基總是落落寡歡,就悄然把楊氏接了過來。
楊氏名玉環,今年不過二十三四歲,正是最年輕貌美的年紀。
她本來就天生麗質,又精通歌舞與文辭,正是帶李隆基走出喪兄之痛的最佳人選。
甭管是不是真痛,反正李隆基是很享受楊玉環的撫慰,感覺自己五十好幾再次遇到了真愛。他時常流連於楊玉環所在的興慶宮,還讓宮人們喊自己“郎君”,喊楊玉環“娘子”,沉迷於扮演民間的尋常夫妻。
到了李隆基這個年紀,什麼事都比不上自己舒心最重要。
有了這麼一位“娘子”,六宮粉黛於他而言已經沒多大意義了。
李隆基這日難得從興慶宮通過城牆復道回到大明宮,就聽人來報說武惠妃病了。他皺了皺眉,想說“朕又不是太醫找朕做什麼”,想了想還是擺駕去看望武惠妃。
這一看,可把李隆基嚇了一跳。
武惠妃怎麼會變成這樣?
武惠妃是真的病了,而且病了好些天,派人去找李隆基,得知李隆基流連興慶宮,隻覺得心頭鬱結,於是病情越發嚴重。如今她形容憔悴,整個人仿佛老了十幾歲。
這就讓剛從楊玉環那邊回來的李隆基感受到了極大的落差。
Advertisement
往日的種種美好都因這次病中相見消散無蹤。
李隆基自認不是刻薄寡恩之人,不過武惠妃既然病了,那就好好養病好了。他要是時常過來,反而會折騰到武惠妃。
沒錯,他就是這麼體貼的人。
李隆基匆匆地來了一趟,又匆匆地走了。雖然他嘴上叮囑底下的人好好照看武惠妃,可大伙都從他的態度看出了一件事:武惠妃是真的失去了往日的盛寵。
武惠妃病得更重了。
李隆基對此不甚上心,他回來是跟李林甫商量朝政。他雖然不想事事親力親為,偶爾還是要把控一下大方向的。
李林甫與李隆基匯報完近日諸事,又順嘴和李隆基說起今年文辭秀逸科的安排。
聽這個制科名頭就知道了,要選的是擅長舞文弄墨的人。
李林甫笑著給李隆基介紹起今年的應試名單,主要是挑揀些有背景的給李隆基講講。
比如這顏真卿吧,二十幾歲就考上進士,才登科就被中書舍人韋迪相中當女婿。顏真卿家裡往上一代可都是和賀知章、陸象先他們玩一塊的,嶽家還是枝繁葉茂的京兆韋氏,不得多關注關注。
還有這郭家三娘,才剛考完進士科又報考文辭秀逸科,看來舉薦她的賀知章對她很有信心。
若是李隆基不是看著這郭家三娘長大的,看到這麼個女娃娃說不定還會有些不喜,不過因著當初有過幾次戲言,如今竟是越看這郭家三娘越覺得順眼——
連女娃娃都能因為他的金口玉言有這樣的成就,豈不是正好證明了他是天命所歸的千古明君?
不給她出頭也罷,既然給了她出頭,那就要把她用起來,而且要把她用好,最好是用成朝廷的一根標杆。
這做法就和千金買骨差不多。
我連這麼個女娃娃都敢重用,你要真有本事難道還怕出不了頭?
機會若是給了有能力的人,對方興許很快就能一飛衝天。可要是給了沒能力的人,那對方可能會摔個粉身碎骨。
不過,可能摔個粉身碎骨的人又不是他,於他而言根本沒什麼損失。
李隆基十分隨意地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給李林甫聽。
李林甫聞弦歌而知雅意,對這些人的安排已經心裡有數了。
有數歸有數,考還是要考的。
自開元十六年起,朝廷便在宰相張說的提議下把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每到這天群臣就會陪李隆基觀看各類文藝表演並為李隆基獻上詩文,如今已經算是相當盛大的聚眾拍龍屁節日。
制科日期便定在八月初,好叫這批參加制科的青年才俊能趕上千秋節這個好日子,與群臣一起給李隆基過個熱鬧的生日。
在揣摩李隆基心思以及想方設法討好李隆基這兩件事上,李林甫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的。
八月初一,李隆基意思意思地上過早朝,便親臨勤政樓觀看這場文辭秀逸科考試。
興慶宮有兩棟名樓,西邊一棟是“花萼相輝之樓”,簡稱花萼樓,主要用來舉辦偏娛樂向的宴飲活動;南邊一棟是“勤政務本之樓”,主要用於各類政務活動和賜宴百官。
因為李隆基今年大多住在興慶宮,所以今年的制科考試也就設在勤政樓這邊。
這對三娘來說可太省事了——
常樂坊和興慶宮之間就隔了個道政坊。
這意味著她隨便溜達溜達就能走到興慶宮,連車馬都不必準備。
這可太方便了!
制科考試既然是推薦制,還是由皇帝親自試策,考生人數當然不可能太多,各地舉薦上來的名額加起來攏共也就幾十個。
相對地,制科的錄取人數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朝廷缺人的時候可能錄取六七個,不缺人的時候可能隻錄取一兩個。
即使隻錄取這麼一兩個,錄取率也比進士科略高一些,進士那可是真正的百裡挑一啊!
三娘溜達到興慶宮外,很快見到了自己幼時的書法老師顏真卿。
“先生!”
三娘跑過去喊人。
師生兩個一起參加制科考試,算起來也是前所未有的奇事。
好在大唐前所未有的奇事多了去了,也不差這麼一樁。
顏真卿朗笑著朝她點頭。
考生們被搜驗過後都被引到勤政樓外。
三娘以前陪賀知章他們遛彎的時候偶爾也會路過興慶宮外,她不止一次在外頭好奇地觀察過花萼樓與勤政樓,真正進到裡頭來倒是第一次。
長安算是高樓比較多的地方,不過勤政樓依然比周圍的坊市都要高,勤政樓周圍也十分開闊,據說李隆基曾經在樓上看過“百馬舞”,也就是說這個場地能容納人騎著一百匹馬進行舞蹈表演。
三娘她們今天的考試場地就被安排在勤政樓前,李隆基優哉遊哉地在樓中吃著果子喝著茶,等著看他們能寫出什麼好文章來。
李白今天也被李隆基帶過來解悶,君臣倆很隨意地坐在一塊聊天。
聽人說考生都到場了,李隆基轉頭問李白:“今天郭家那小娘子也要應試,聽說愛卿和她也認識?”
李白也不避諱,有什麼便答什麼:“早些年在洛陽認識的,頗有趣一小孩,寫起信來很能嘮。”
交朋友這種事都是有來有回的,哪怕一開始隻是萍水相逢,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書信往來總歸有那麼幾分真交情在。
李隆基道:“我倒是沒收到過她的信。”
李白哈哈笑道:“臣怎麼聽人說她行卷還曾行到陛下頭上?”
李隆基聞言也樂了起來:“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兩人說話間,三娘她們也都拿到了考題,紛紛靜下心來開始擬寫這份至關要緊的答卷。
既然考的是文辭秀逸科,考生們自然得在文辭方面有獨到的長處,而且不能磨磨蹭蹭憋半天。
聖人正親自看著呢,誰要是最後一個交卷,估計哪怕是寫出花來都別想著登科了。
顏真卿性情沉穩,雖然很快寫完了答卷,卻沒有貿然去當出頭鳥。
等到陸續有人交卷,他才把自己的卷子交了上去,走到外圍等候李隆基召見。
三娘也是等顏真卿交了卷才跟上。
制科考試的特殊性就在於它不僅考過了就授官,而且考完後當天就能出結果。甭管最後中沒中,考生都能擁有一次朝見聖人的良機。
所以她們交了卷還不能走,大可先坐在外頭欣賞一下興慶宮的好風光。
雖說考生人數不多,但要當場看完幾十份答卷還是得費些功夫。好在李隆基帶的不僅是李白,他還帶了一整詞臣當批閱卷官,所有答卷都是由這些詞臣先把關後再送到他面前。
若是某份答卷都被評為下等了,那李隆基當然是不用細看的!
第79章
近來天氣晴好, 勤政樓後的龍池波光粼粼,遠遠看去到處都是一派好光景。
可惜三娘是來考試的,也不好到處溜達, 隻得邊和顏真卿闲聊邊等著結果出來。
都是經過地方官或者京官舉薦才有考試的青年才俊,答題都不會太慢,沒到正午便都陸陸續續交卷。
在最後一個考生把卷子交上去後不到一刻鍾, 便有人過來領他們去拜見李隆基。
李隆基趁著他們上前見禮時掃了一眼,見姿儀最出眾的果然是李林甫提到的幾個人,便也沒有多打量,笑著讓人宣布這次制科考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