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起便是陛下指定的太子妃人選。
然而立下我這個太子妃後,皇後生下的卻是位公主。
五年後,太子才呱呱墜地。
那日,我隨母親進宮,目睹宮女偷換了太子與淑妃生下的二皇子。
我尋著機會偷偷換了回來。
多年後,先帝駕崩,新皇登基。
淑妃這時候對新皇道:「皇兒,本宮才是你的生母啊!」
1
我剛出生時便是陛下指定的太子妃。
隻因當年我祖父與太祖一起建功立業,將他一手推上皇位的交情。
原本太祖下旨,無論哪位皇子繼位,皇後都隻會是我唐家女。
然祖父愣是沒生下一個女兒。
陛下給他封了侯,之後我父親承了祖父的爵位,母親生下女兒那日,宮中也派人來賀喜。
陛下賜婚,封尚在襁褓的我為未來太子妃。
當時皇後娘娘肚子正揣著孩子,也不知是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能一舉得男。
結果揭曉時,皇後娘娘誕下了長公主。
Advertisement
太子是沒影兒了,但我的閨中好友倒是有了。
長公主是個性情豪爽的女子,後來哪怕有了驸馬,也會和我提起這趣事,她說自己若為男子,我定會是她的妻。
我出生後好幾年,徒有未來太子妃的頭銜,但宮中是一個皇子也沒生下來。
有妃嫔陸續生下兩位公主。
終於在第四年,皇後娘娘再度有喜,十月懷胎生下了當朝太子。
也就是我的未來夫君,蕭序珩。
彼時我已經五歲,太子滿月時,母親牽著我的手入宮看望自己未來的夫君。
因著未來太子妃這個身份,我從小便有專門的嬤嬤教養,宮裡的規矩也都熟知。
長公主正因為得了個弟弟而興奮,她是陛下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嫡長女,自然千嬌百寵。
她喜歡我。
從前皇後娘娘召見過我,母親是娘娘的閨中好友,娘娘似乎也希望這段友誼延續下去,於是公主還未啟蒙,我便被欽定為她的陪讀。
母親與皇後娘娘在說著話,長公主便將我領到搖籃旁,出生一個月的太子殿下粉雕玉琢,甚至有點像女娃娃。
長公主很喜歡這個弟弟,抱起太子殿下在我跟前做了全面的展示——她將剛滿月的蕭序珩剝光了,給我說弟弟軟綿綿的,好可愛。
周圍的侍女大驚失色,紛紛上前來阻攔。
太子殿下回到侍女手中,又被包裹嚴實了,長公主得到了皇後娘娘不算嚴苛的兩句訓斥。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男子未著寸縷的軀體,盡管蕭序珩那時候尚在襁褓之中。
我隻記得他屁股上有顆紅痣。
那時候年幼,說實話,不是很懂男女有別,倒是皇後娘娘慈愛地看著我,說了句:「罷了,日後也是夫妻。」
「夫妻」二字的含義,五歲幼兒根本不懂。
長公主聽聞我是她弟弟未來的太子妃後還鬧騰了一番,說長幼有序,我應該是她的才對。
大人們都隻是笑。
那日太子的滿月宴,宴席開始後,母親便拉著我入座。
宴席上恭維聲不斷。
太子的滿月宴隆重至極,不過嬰兒精力畢竟有限,他睡著後便被乳母抱了下去。
我被家裡教導著要規矩,但五歲的孩子確實坐不住。
大人們忙著說場面話,我那會兒還不算太懂事,趁著父親和母親不注意就從宴席上溜走了。
我心心念念今日見著的太子殿下,因為在母親和其他人口中,我與他將來會是極親密的關系。
我還想去看看他,便循著記憶往皇後娘娘的宮殿走。
2
今夜熱鬧,皇宮內張燈結彩。
我走到坤寧宮時,還沒來得及走近,就看見有一個宮女鬼鬼祟祟從裡面走出來,懷裡抱著一坨不知是什麼東西。
某一瞬間,她懷裡發出了動靜,一道嬰啼聲。
我看見她緊張得就要抱不住懷裡的小家伙。
五歲的我還小,窩在暗處,無人發現。
隻是一頓,我便下意識跟了上去。
我看見那位宮女抱著孩子進了另一座宮殿,那宮殿不知怎麼回事,和皇後娘娘那一樣無人看守著。
「這便是她林念的兒子?」我聽見一道優雅的女聲響起。
宮女回答道:「回娘娘,正是,二皇子殿下已經放到坤寧宮了。」
「明明都是差不多時候生的,她的孩子出生就是太子,本宮的兒子卻隻能是庶子,我倒要看看她日後親手扶本宮的兒子坐上那個位置是什麼滋味。」
「幹得不錯,你先回去,等下個月你出宮時,本宮會賞賜你一筆足夠讓你一輩子高枕無憂的錢。」
「奴婢謝娘娘賞賜。」
我躲在暗處,藏好了自己。
這時候才想起,宮中近日其實一共添了兩位皇子。
皇後生下了太子後沒幾日,淑妃也誕下了二皇子。
「娘娘現在打算去哪兒?」我聽見淑妃的貼身侍女問道。
裡面緩緩走出一道看似溫婉動人的身影。
「自然是去參加太子殿下的滿月宴。」
淑妃口中的「太子殿下」,儼然換了人。
「那太……二皇子就放在此處?」侍女道,「娘娘,今夜我們將殿中的人都調離了,再走便無人看守。」
「那又如何?」淑妃娘娘輕笑道,「真那麼容易出事,也是他的命。」
我看著那兩道身影漸行漸遠。
才走出來,跑入殿內,看見搖籃內熟睡的嬰孩。
我那會兒下意識扒了他的衣物,直到看見屁股上的紅痣我才敢確定,太子殿下真的被抱來了淑妃這裡。
母親在領我入宮前便三番四次叮囑,不可在宮中亂跑。
否則小命容易不保。
但母親也說過,皇後娘娘是她閨中好友,年少時於她有恩。
遲疑片刻,我便抱起了搖籃中的嬰孩,快速跑了出去。
得虧我平日愛跟著父親鍛煉,太子殿下有點重。
耳邊風聲呼呼,我心跳如雷。
我早慧,隱約明白自己在幹一件大事,若被發現,興許我的小命真的要交代了。
坤寧宮太遠了,抱著他好累,我更怕顛簸中太子殿下醒來,驚擾附近的宮人。
然沒等我跑到坤寧宮,一道聲音驀地喊住我:「何人在此?」
我渾身僵硬,借著月色扭頭看去,發現竟是皇後娘娘和她的貼身侍女與宦官。
「妤清,怎麼是你?」
看見皇後娘娘那一刻,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而她也注意到我懷裡抱著的嬰孩,愣住:「妤清,你抱著誰?」
我驚嚇之餘,哽咽著一五一十將方才的事告知皇後娘娘。
她眸色暗了下,接過我懷裡的孩子:「你說有人將序珩抱到了淑妃的宮殿?」
皇後娘娘身旁的侍女和宦官立馬查看左右,又先一步踏入坤寧宮將其他宮人都遣出去。
皇後牽著我的手踏入宮內,果然發現床上有另一個嬰兒。
3
「娘娘,這不是太子殿下。」皇後的貼身侍女第一時間檢查了床上的嬰孩。
我也看到了,興許是兄弟的緣故,隻相差幾日的太子與二皇子格外相似,若不細細檢查身體,怕也難認出。
難怪淑妃如此膽大妄為。
兩個孩子都細細檢查了,最後皇後娘娘也確認,我抱回來這個才是她十月懷胎生下的兒子。
她眸色冷冽,吩咐身邊的宦官:「去將二皇子送回去,記住,不要驚動任何人。」
吩咐完後,皇後娘娘才蹲下,抬手拂去我臉上的淚痕,溫柔道:
「妤清,你是本宮和太子的恩人,日後不管太子待你好不好,本宮都會待你如親女,瑾宜有的,你也會有。」
瑾宜,是長公主。
那晚,皇後娘娘給我承諾了一個很大的恩典,隻屬於我與她的秘密。
之後太子殿下的滿月宴過去,知曉這件事的人也就幾個。
後來長公主鬧著要出宮玩。
陛下派了不少人專門護送她,公主和我說起她母後宮中有個到了年紀即將出宮的宮女意外落水溺亡。
這件事後知後覺,我才覺得自己這條小命確實從刀尖上淌過。
皇後娘娘信守自己的承諾,時不時就派人從宮中送東西,人人都覺得她很滿意我這個未來太子妃。
隻有我自己記得,這裡面還裹挾著一份恩情。
但五歲那晚的事,我與皇後娘娘都不曾再提及,一般幼兒對幾歲時發生的事記憶模糊,但我一直記得。
約莫是因為後怕。
我摻和了一些後宮與皇儲的鬥爭。
沒多久,我與長公主都去了上書房念書,又過了幾年,皇宮裡又添了新的皇子和公主,太子和二皇子也到了開蒙的年紀。
因和長公主交好,我與太子也自小認識,他三歲前像個福娃娃一樣可愛,但到底是太子,再過幾年便有了儲君的架勢。
至於二皇子蕭容澤,我在上書房見過他。
與蕭序珩差幾日出生,卻體弱多病,面色蒼白。
我聽聞淑妃經常以皇子身體抱恙來爭寵,她在人前也是慈母形象,但我回想起太子滿月宴那晚她說的話,一個為了兒子能登上皇位而調換皇子的女人,她會善待別人的孩子嗎?
我不得而知。
唐家一直是純臣,誰坐在那個位置上,我唐家便忠於誰。
因我出生便得陛下賜婚,魏武侯便被認為是太子一派,我自然不可能與二皇子有所接觸,但有時見他,臉色都蒼白得嚇人。
淑妃的肚子爭氣,在二皇子七歲時,生下了六皇子。
六皇子倒是被她養得身強體壯。
蕭序珩年幼時可愛,喊我唐姐姐,奶聲奶氣的,對比時常捉弄他的長公主,他似乎更喜歡我,會將一些小玩意揣著送我,或者將御花園裡盛開得正豔的花摘下送我。
那時候還沒有男女之別的想法。
可隨著時間推移,問題又出現了。
我及笄時已經十五歲,有些同齡的手帕之交已經出嫁,可太子才十歲。
4
哪怕宮中依舊送來了我的及笄禮,有些人還是生出別的想法。
我父親入宮問過陛下的意思,陛下和皇後都一致堅持這門親事,說太子妃年歲大些更知禮數,橫豎的意思是和皇家的這門親事沒法退。
那日傍晚,我院中的牆角之上驀地爬上一個人。
身邊的丫鬟被嚇了一跳,正要喊人,被我阻止。
蕭序珩跑來,送了我一支玉簪。
「唐姐姐,這是孤送你的及笄禮。」
十歲的蕭序珩已經知道我是他日後的太子妃,但我覺得,他還沒到懂男女之情的年紀,我也不能對一個十歲的少年生出什麼情愫。
及笄之後,皇後娘娘會時常召我入宮,宮中也有嬤嬤專門來教我禮儀。
偶爾在皇宮內會碰見淑妃來給皇後娘娘請安,她用一種莫名挑剔的目光上下打量我,之後便對皇後道:
「皇後娘娘,唐家小姐作為未來太子妃,年歲是否大了些?」
她列舉了幾家與我家地位相差無幾的世家,以及他們那些與蕭序珩年歲無差的姑娘,稱比我更適合。
皇後娘娘淡淡道:「太子妃的人選什麼時候輪到淑妃插嘴了?淑妃有這個闲情,不如好好給二皇子物色一下皇妃人選。」
「妤清是陛下親自選的太子妃,你對聖意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