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滿頭

第3章

字數:3805

發佈時間:2025-03-28 14:47:46

母親憐惜地望著我:「那小子一通胡吣,柔兒啊,你以後的婚事該如何。」


我挺直腰板:「其實換個想法,我還要感謝舒窈哩。若不是她,我怎知那顧述安竟是個朝三暮四的小人?若將來的郎君真心喜歡女兒,便不會在意這些闲言碎語。況且女兒就算不嫁人又能怎樣?我也要學唐朝的昭陽公主、宋朝的楊門女將,學得一身武藝,保家衛國。」


母親被逗得噗嗤一笑。


忽然,她看向門口。


我順著母親的目光扭頭望去,是父親。


他偷偷將竹簾推開些,想進來,又邁不開腳。


母親嘆了口氣:「進來罷。」


……


12


這件事,以我家死了個姨娘,差點妻離子散為收場。


朝廷如今重用顧侯,且在太後眼中,兩家既然沒有定親,就算不上什麼欺婚騙婚。此事可歸結為口角紛爭,各退一步,以和為貴。


為了安撫父親母親,少帝封我為清河郡主,賞賜食邑僕僮。


舒窈和顧述安的事,總不能這麼飄著。


母親絕不可能管,父親便自己去侯府提親。


誰料蘇夫人一口拒絕。


父親不解又氣憤:「本官家教不嚴,隻是小女舒窈已然和述安私定下終身……」

Advertisement


蘇夫人笑著打斷父親的話:「大人既然說私定終身,那便沒過明面了。我們顧家並非那起眼皮子淺的門戶,隻看重嫡庶出身,主要看姑娘賢良淑德、行止更要莊重。你家三姑娘這般做事,就算我兒非要娶,我和侯爺也不會同意的。」


父親隻當蘇夫人記仇,仍在氣惱當初被我娘痛斥下面子的事。


回家後,父親找到我娘商量,舒窈若是不嫁顧述安,以後怕是難有好門戶要她。


想來蘇夫人隻是要咱們家賠個笑臉吧。


母親說她絕不可能向顧家夫婦低頭,誰愛賠笑誰去。


父親無奈之下,隻得準備了厚禮,再次去了顧府,誰知去後才知道,顧述安已經和首輔之女韓瀅定親了。


定親的時間,就在我家鬧得亂哄哄的時候。


父親所有的憤怒,最終化為「豈有此理」四個字,顧家害了他嫡女名聲,如今吃了他庶女,卻抹嘴不認賬。


父親憋悶了數日,還是咽不下這口氣,他暗中調查,發現顧侯和五軍都督府的左都尉過從甚密,數次上書參奏他結黨營私,可次次被駁回。


如今顧侯戰績斐然,且又和首輔結親,誰敢動他?


父親被內閣排擠,官場幾乎寸步難行。


三個月後,顧侯凱旋,其嫡長子顧述安的婚事在即。


13


陰雨纏綿,我換了身利落的衣衫,打算去練劍。


之前我就和母親說過了想要習武,母親很支持,立馬為我請了教習先生。


在經過花園子的時候,我聽見一陣吵雜聲。


走近後發現,原來是舒窈在發脾氣。


她未施粉黛,未戴釵環,穿著素白裙衫,正憤憤地用帕子抽打牡丹花。


「為什麼不叫我出去?」她眼睛紅紅的,「再晚一步,述安就要被迫娶韓瀅了!」


孫嬤嬤攔住舒窈,不屑地拱拱手:「三姑娘還嫌不夠丟人?」


舒窈氣結:「我丟什麼人?」


孫嬤嬤翻了個白眼,嗤笑:「李姨娘歿了才幾個月,您就迫不及待要成親,她可是您親娘哎!」


舒窈熱淚流下:「誰說我現在就要成親?我自然是要為娘戴孝的,可我的婚事難道不要緊?夫人不管,我不得為自己籌謀?先定下,三年後也可成親哪。」


我太陽穴疼得慌,這本不關我的事,可我真的不想家裡再生事端。


「你能不能消停些!」我走過去,冷著臉叱。


舒窈見我來了,眼神閃躲,不情不願地行了禮:「原來是郡主娘娘來了。」


我懶得打嘴仗,直接說:「安分待在家裡,你的婚事將來自有父母親定奪。那顧述安根本就是在耍你,你再湊上去,不過平白受辱罷了。」


舒窈拳頭捏住,氣得面頰發紅:「你胡說!」


我冷冷道:「李姨娘去世,他曾來吊唁過?」


舒窈爭辯:「他得罪了你,畏懼夫人和父親,不敢來。他說過的,此生對我忠貞不二。」


我嗤笑:「這話他也曾對我說過,可結果呢?這幾個月,他明知道你處境艱難,可他來過?如今咱們家倒是鬧了個人仰馬翻,他那頭卻洞房花燭。」


舒窈尖刻地喊:「他是被蘇夫人逼迫的!他連那個韓瀅見都沒見過,肯定是被家裡逼的,我要去……」


「去解救他?」我無語地搖頭:「你真是無藥可救。走,我帶你出去。」


舒窈眼裡浮起抹希望,不可置信地望著我:「你是不是想報復我,诓我的罷?」


「我沒那麼無聊。」


我直接往前走:「跟上。」


14


我和舒窈同坐一輛馬車,從出門到現在,沒有說過一句話。


舒窈緊張不安,時不時掀開車簾往外看,她疑惑地瞪向我:「這不是去侯府的路,你要帶我去哪兒?難不成把我騙外頭,要殺了我?」


我閉目養神:「我若是想殺你,府裡就能動手。確實不去侯府,因為你找顧述安根本沒有半點用,高門婚嫁從由不得子女做主,所以,直接找顧侯便行。」


舒窈一愣,主動抓住我的手:「這不好吧?能不能不去,我,我害怕。」


我冷笑,甩開她:「勾引顧述安的時候不怕?在家裡鬧的時候不怕?原來隻是個窩裡橫!」


之前我路過書房,聽見爹爹和同僚談事,說顧侯母親忌日是今天,他在道觀準備了海陸法事,所以去玉玄觀堵人正好。


我們是在道觀門口遇到的顧侯。


我讓舒窈下車,她不敢,我便一個人下了車。


數月未見,顧侯曬黑了些,更英俊挺拔,大抵剛從戰場下來,身上還帶著過濃的煞氣,頭戴玉冠,穿著玄色長袍,那雙黑眸透著城府,仿佛一把利劍,能把人看透刺穿。


「顧叔叔。」我蹲身行了個禮。


顧侯略點了點頭,上下打量了番我,目光短暫落在馬車上,唇角浮起抹意味深長的笑,溫聲道:「寄柔哪,好久不見了,看著像長高了些。」


15


說著,顧侯松了松箭袖:「你是來說述安的事吧。」


我點了點頭,斜瞅了眼馬車:「聽聞貴公子要和首輔之女成親……」


「怎麼。」顧侯忽然打斷我的話:「事到如今了,你還惦記著他?」


「當然不是。」我覺得顧侯的語氣有些怪,沒深想,蹲身行了個禮:「顧叔叔,我今兒是為著舒窈來找您的。」


顧侯饒有興致一笑:「她挖你牆角,你倒替她說話。小郡主,你讓本侯說你什麼好呢。太過心慈手軟?」


我被噎得語塞,仰頭直面顧侯:「她再不濟,還是我的妹妹。」


顧侯笑道:「若是你嫁入侯府,我倒也不說什麼了。可是姜舒窈這種人,配侯府馬夫我都嫌寒碜。」


我蹙眉道:「顧叔叔說話未免也厲害了些。一個巴掌拍不響,舒窈已和貴公子有了肌膚之親,難不成白叫我家的姑娘受委屈?都在這皇城裡討生活,真撕破臉鬧開,怕是您兒子婚事不保。」


「呵。」顧侯哂笑。


他朝我走來,與我僅有一步之近,我甚至能清楚地聽到他的粗重的呼吸聲。


「寄柔哪。」顧侯眼神全然不似從前般威嚴坦蕩,好像有些……輕佻,他聲音聽得出的不屑:「借用當日述安的話。你說你不是石女,能拿出月事帶證明麼?同理,你說述安和你妹妹有肌膚之親,她能證明麼?在哪裡做的?怎麼做的?本就是個妾婢之女,沒準和什麼阿貓阿狗有染,卻想栽髒到我兒子頭上,做夢。」


我震驚住,這,這還是那個威嚴正直、受人敬重的顧叔叔麼?他怎麼能說出這麼下作的話!


我有些不安,更多的是羞憤。


我強迫自己鎮定下來,擺出清河郡主的派頭:「顧,顧昭明,你放肆。」


顧昭明眉梢上挑,並未生氣,心情看上去更好了:「我還是更喜歡聽你叫我……顧叔叔。」


說罷,他還好心地問了句:「要本侯派人護送你回府麼?」


我咬牙切齒:「不用!」


16


回府的路上,我和舒窈各懷心事。


舒窈明顯被顧昭明那番嫌棄羞辱的話震住了,不住地掉眼淚。


「你哭有什麼用!」我不滿地嚷了句。


舒窈倔強地直起身:「沒錯,哭沒用。父母不能左右孩子的行為,我,我還是要去找述安的!他肯定被顧侯夫婦禁足在家裡了,急得茶飯不思!」


這時,馬車忽然停了。


隨行的孫嬤嬤略掀開車簾,下巴朝外努了努:「郡主,顧述安在珍寶齋裡。」


聞言,我忙掀起車簾往外看,確實看到了顧述安,還有他的未婚妻韓瀅。


顧述安可以用光彩照人來形容了,眼裡藏不住地歡喜,替韓瀅簪上步搖,並且輕輕拂去落在女人肩上花瓣。


兩人湊在一起,不知說些什麼,隨之四目相對,空氣仿佛都曖昧得升溫了。


我扭頭看向舒窈:「他就在那裡,還要去找他麼?」


舒窈臉色慘白,眼淚斷了線的珠子般往下掉,絕望地搖了搖頭:「不去了。」


……


舒窈自打回府後,就大病了一場,再也沒有吵著要去見顧述安,整日龜縮在屋子裡,暗自神傷。也沒人安慰她,她後頭自己就站起來了,吃飯念書,一切如常。


孫嬤嬤對此十分不屑:「鬧來鬧去,不過是被人玩完就扔的結局,還賠上李姨娘一條命。這小東西當真冷心冷肺,竟一點都不受影響。」


我搖頭嘆了口氣,是啊,姜舒窈就像石縫裡的草,野蠻生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真不叫人喜歡。


17


朝堂素來波雲詭譎,瞬息萬變。


之前顧昭明領兵出徵,屢戰屢捷,暫解除了沿海一帶倭寇之患。


但他與文臣之首聯姻,又和武將交好,難免不會被宮裡懷疑。


太後也一改之前維護態度,暗中授意我父親,聯合御史臺和科道官,彈劾顧昭明等人。


眼看著又是一場翻雲覆雨,可在過年的時候,少帝突發疾病,龍馭賓天。


少帝無後,而皇後驚聞夫君駕崩,懷孕四個月小產,朝廷一時對於新帝人選爭論不休。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景王勝算最大,因為他是少帝兄弟中唯一一個成年的,重要的是,他母親是嫻太妃,舅父是手握重兵的顧昭明,而顧昭明的親家是內閣首輔。


景王繼位,幾乎是「眾望所歸」,板上釘釘的事。


太後,也就是我姨母暗中派心腹給我父母送來密旨,痛斥景王和顧昭明等人結黨營私,謀害先帝,要求眾卿家誅奸邪,肅清朝堂,另擇賢帝。


我母親本就視顧昭明一家如仇雠,親姐姐有難,她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我父親亦是,他心裡清楚,先帝死因不明,先皇後小產更是疑點重重。


他們迅速聯絡文武官員,籌謀大事。


可很快,五軍都督府左都尉率衛軍包圍了我家,將在場的所有官員就地羈押;


而顧昭明那邊下手也快,調兵入京,圍了京城;


內閣首輔拿著先帝傳位皇弟的詔書,向文武百官宣讀。


景王繼位,尊生母嫻太妃為太後,下旨封舅父顧昭明為梁國公,意為朝廷之棟梁。


而我家……


新帝特意向我姨媽郭太後請教,姜尚書到底沒有成事,平素謹小慎微,要不小懲大誡就算了。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20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