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宜看著華安的背影,眼裡滿是恨意和不甘。
「沒有我哪來的你,一個復制品,哪來的底氣訓我。」
「不過現在底氣這麼足,還不是被囚禁到S。到時我要讓太子哥哥將人留給我,先好好羞辱一番。」
我聽著華宜的小聲嘟囔,心中為華安的煞費苦心感到寒心。
上一世,就是這個看似嬌貴囂張的小公主,為皇朝的重建和千萬子民殚精竭慮。
卻被太子誣陷通敵叛國,被拔舌,戳瞎雙眼,在殘宮中囚禁至S。
不過你放心。
這一世,改變我命運的同時,我也會拯救你的。
6.
Advertisement
「跟我一路了,你想做什麼?」
我本就沒有多加隱藏,光明正大的跟在她後面。
因此被發現時我也無半分驚慌,從樹幹後走了出來。
「皇妹並無惡意,隻是皇姐這樣頂頂好的人,卻總有人惹你不快。」
「因此才想助你一臂之力。」
華安一愣,隨即發笑:
「真是大膽,膽敢揣測本公主。」
「不過,你一個無人問津的公主,背後沒有母族撐腰,卻妄圖來說助我,我倒是有興趣聽一聽。」
我淺淺一笑,附在她的耳邊說道:
「城南處,似乎有一批軍隊人馬正在迅速集結。」
華安的臉色瞬間變了。
我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以示安撫:
「我說過我不是你的敵人,我是來幫你除後患,順便也給我清清路障。」
不愧是足智多謀的華安公主,此時已經迅速冷靜下來。
閃過一瞬被利用的惱怒,鋒利的寒芒在凌厲的閃動。
「好一個順便,我要怎麼相信你?」
「可你不信也得信,不是嗎?」
如今的皇城看似歌舞升平,國泰民安。
但此時境外因突厥兇猛來襲,我國士兵已經連敗幾場戰役,失了三座城池。
隱隱有突破邊防,直抵皇城的態勢。
皇上卻認為突厥不足為懼,故作大方姿態讓出三座城池,深信給了甜頭,對方就會乖乖回去。
皇帝的昏庸無用,大臣的不作為和甩鍋,讓華安公主深感失望。
便秘密在城郊招兵買馬,隨時準備為國出徵的打算。
我並不擔心華安公主對我不利。
如今的她最缺聯盟,而我主動暴露這點,已經贏得了她的初步信任。
7.
華宜最終還是將事情鬧到皇後面前。
皇後對這個重獲父皇寵愛的女兒更為上心,找來了華安訓斥。
「你平日裡囂張跋扈也就算了,可華宜與你一母同胞,你們是這世間的至親。」
「你怎敢這樣對華宜,都不把母後放在眼裡了是嗎?」
華安看著維護的母後,還有華宜得逞的笑,不禁冷笑道。
「母後不是因為我找她麻煩而生氣,而是她幫你重獲了父皇的寵愛吧。」
以前母後嘴邊時常掛著華宜,引得父皇的憐惜和愧疚。
父皇到其他妃子殿裡時,母後便滿臉厭惡的看著她。
「你為什麼不是個兒子,不然你一出生便是太子,我不需要無用的公主。」
「你父皇能不能常來殿裡,就看你的了,你必須爭氣。」
一直到華宜回來,中宮迎來一時盛寵。
隻不過很快華宜的舉止粗鄙,惹得父皇厭棄,皇後也是當即就拋下了華宜。
而華宜再次重獲聖恩,皇後立刻溫柔對待,幾乎要將華宜供起來。
說到底,華宜也是皇後一個爭寵的工具。
皇後被說中了心思,神色一陣白一陣青的。
華宜在一旁委屈道:
「皇妹怎可這麼說母後,我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因為父皇將關注都放在我的身上,還得太子偏愛,你就鬧脾氣。不過你好像也隻能亂發脾氣了。」
皇後見華宜有這覺悟,頓覺欣慰。
「母後沒白疼你,華安這個硬骨頭隻會氣母後。」
華安最見不得以色侍人的人,怒極了當即拿出鞭子,指向華宜。
「我可不是你這樣的卑賤之人,別把我與你混為一談。」
華宜害怕的躲到皇後身後,故作可憐的抹了眼角莫須有的淚。
「太子哥哥說你現在氣焰愈發囂張,太子哥哥都得讓你幾分,沒想到在母後面前你也是如此。」
皇後隻此兩女,在太子面前也得低幾分。
畢竟人家是未來皇上,未來還得求對方照拂自己一二。
如若華安真惹怒了太子,一定會波及己身,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立刻喚來下人。
「來人,把她的鞭子給本宮燒了。」
「…母後?」
以為會大鬧一場的華安,竟隻是安靜的呆在原地,眼睜睜看著鞭子慢慢燒個幹淨。
皇後在二人之中選擇了華宜。
紅色火焰映照在華安冰冷的臉上,她的眼中似乎有什麼在慢慢消融,最後變得堅硬,周身像是立起了一層屏障。
皇後心中一慌。
好似有什麼東西離她而去,轉頭看向華宜,這才是能讓她重獲聖恩的人。
便拋棄腦中的思緒,在心中再三告訴自己,她沒有做錯,她選對人了。
華安冷冷說道:
「這是兒臣十二歲那年賽馬拔得頭籌後,母後見我平日愛耍鞭子,便求父皇給我的賞賜。」
「既然華宜才是你的女兒,這條鞭子也就無用了。」
說完不看皇後動容後悔的神色,華安轉身離開。
在經過我身邊時,不被他人注意說道:
「我同意了。」
8.
「為什麼選我?」
「父皇狂妄自大,太子又是扶不起的阿鬥。」
「而宮中有此能力和智謀,又能造福萬千子民的明君,隻有你。」
華安被我面色平靜的說出謀反言論一驚,身體卻不禁坐直起來。
「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我當然知道,但華安是我唯一的可能,也是萬千子民的可能。
如今境外的形勢可等不起,我必須盡快讓她作出行動。
「公主無論做出何等貢獻,都會引人詬病,歸結到底還是名不正言不順。」
「但成為女帝,就能讓這一切都消失在弱者的嘴裡。」
華安望向窗外不作一言,好一會兒華安才看過來。
「那麼,合作愉快。」
「言歸正傳,我要如何做?軍師?」
這陌生的字眼讓我微微一愣。
望見華安眼裡的信任,一種不知名的力量湧上心頭。
「首先要讓太子失去君心。」
………
實際上,這個太子當得不稱職,成天隻知道縱情聲色。
大臣們心裡也都清楚。
無奈父皇疼愛太子,隻要事情沒鬧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縱容的態度極其明顯。
因此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放大他的所作所為。
這段時日便陸續傳出太子,又看上了大臣的妾,大興土木建了一座摘星閣,將上貢的寶物砸個稀碎等等。
很快人人便都知曉他們的太子是個不在意國事,無才無能,成天隻知道縱情聲色,消遣度日的人。
隨著突厥又拿下三座城池的消息傳回京城後,一時人群激憤,聲聲討伐皇室。
而父皇在連續接到前線戰敗,請求支援的消息,終於知道事情的嚴峻性了。
連忙從貴妃肚皮上起來,召集大臣開會,忙得不可開交,大多數是在吵架和推卸責任。
這時,我在後花園在撞見似乎心情極好的華宜。
她看見我,勝利者的姿態走了過來:
「這兩年過得真快,見你們一面就少一面啊。」
「我知道,你一直都跟在華安身邊當她的狗,難道這就是你的自保方式?真是可笑。」
我淡淡道:「無可奉告。」
她卻以為戳中了我的心思,笑得更開心了。
我也笑了。
「如今突厥都快打到皇城門口了,你家太子怎麼還在府裡縱情聲色?」
華宜的笑聲一滯。
其實她懷疑過不止一次。
因為太子與往常並無不同。
隻是更加陰晴不定,常常砸東西謾罵,還處S府裡許多下人,一時間府裡人人自危。
但她又堅信上輩子她聽到的,太子是如何的力挽狂瀾,驅逐突厥,大獲民心的壯舉。
華宜隻能將其歸咎於為太子的深不可測。
她不以為然,語氣悠悠道:
「太子那等天資聰穎的人物,豈是你這等蠢笨無腦的人能看透的。」
「你現在最該做的是趕緊找人託付,不至於到時沒人替你收屍。」
最後得意的走了。
沒給她得意多久的機會。
經過父皇和大臣們的商量,最後決定和親。
和親人選是華宜。
這是太子提出的。
9.
距離成為長公主隻有一步之遙的華宜,乍一聽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
華宜找了父皇幾次,但這是父皇想到的最B險損失最小的方式。
還訓斥她逃避身為公主該承擔的責任。
最後無法,隻能匆匆跑來找我。
「上輩子你沒有被送去和親,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快告訴我。」
我拂開她伸過來的手:
「我為何要告訴你。」
「聽說突厥可汗的五任妻子都不明原因暴斃了,你加油,說不定你就是那個奇跡呢?」
她似乎預見到自己的未來。
終於忍不住嘶聲大叫起來,臉上滿是絕望和仇恨,眼淚橫流。
上一世的我沒有和親,是因為當時的華安已經亮出了底牌,十萬氣勢威嚴的軍隊。
一出現就連續收復兩座城池的壯舉,頗有勝利在望的架勢。
但這時,父皇卻認為不應將對方逼得太絕,提出和親以示兩國交好。
華安聽聞,在朝堂上大罵大臣和皇上窩囊,甚至拔出劍怒指天子。
還說如若要靠女人才能換得國家穩定,這個國家不救也罷。
所有人都指望著華安手中的兵馬趕跑突厥,根本不敢招惹她分毫,於是放棄了和親的想法。
華安在無形中救了我一命。
所以這輩子,我要報答她的救命之恩。
由於華宜一直哭鬧耽誤行程,皇後便命人下蒙汗藥,就這麼被送去了和親。
她等不到心愛的太子後悔,因為太子正躺在小妾的肚皮上樂不思蜀。
突厥依照條約退至邊防線外,我朝的士兵得到了些許喘息,正極力休養生息,恢復農業耕種。
但這樣的日子才維持僅僅一月。
突厥公然撕毀條約,舉全兵進攻,S我們個猝不及防,我朝損失極其慘烈。
同時,皇上收到了突厥可汗的信件。
他們聲稱要的是冰清玉潔的公主,不是人人可上的蕩.婦。
按照傳統,失貞的華宜被賜S。
誰都知道,華宜嫁給五任妻子離奇S亡的可汗,隻有S路一條。
因此並沒有多少人扼腕嘆息。
甚至還認為是華宜沒有伺候好可汗,華宜成了戰爭又起的禍根,遭萬人唾罵。
10.
皇上送去好幾封求和信,但對方隻有一個條件,和親。
還指明皇後之女,華安公主。
所有人這才明白,突厥可汗的求和隻是一個幌子,明擺著隻想羞辱我朝。
但連續失去幾座城池的皇上沒有能力與對方抗爭。
猶豫片刻就同意了對方的要求。
得知消息時,我和華安正趴在邊疆的城防圖上,商討行兵計劃,該從何方進軍。
華安沒有過多反應,隻是靜靜望向御書房的位置。
這一刻終究還是來了。
「是時候讓他們知道,身為公主最該擔的責任是什麼了。」
我和華安就這麼在皇宮中「消失了」。
皇上掘地三尺都找不到我們去了哪裡。
為了不讓突厥可汗發怒,皇上迅速選了個二公主,將其塞到花轎上,直接送到突厥。
但花轎還沒走到半路。
一支裝備精良的士兵,突然從突厥士兵毫無防備的北部洶湧襲來,打了一天一夜。
大敗突厥,收復兩座城池的消息迅速傳到京城。
同時還傳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華安公主。